中心沿革

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於八十八年度獲得教育部科技顧問室之『八十八年度急需教學設備計劃』同意補助80萬元儀器設備費,故以此經費作基礎進行臨海生物教學實習場之規劃設計,藉以改善本學系大學部學生之實習空間及教學品質。場區整體面積之規模共達400坪左右,且於八十八年九月起正式開始啟用運轉,正式命名為『臨海生物教學實習場』。

本系於八十九學年度向教育部科技顧問室申請『農學教學改進計劃』,以進行充實本實習場所缺乏的「室內自動化循環水系統及種苗培育系統」兩項設備,藉以建立學生室外、室內池操作模式 。

九十年度起,本學系向校方爭取到臨近之另一塊實習場用地,由校方補助闢建作為蝦類養殖專區。另以教育部科技顧問室之部分補助經費,再配合本學系所爭取之儀器設備費,進行模擬現場各種蝦類養殖量產計劃。希望藉由此一規劃及試驗能對台灣養殖業遇到的一些問題及瓶頸有所助益,進而提昇台灣養殖產業的發展。此期本實習場面積約為600坪的規模 。

九十二年蒙學校支持繼續擴建水泥種魚池三池,以增加本實習場自行培育大型經濟性養殖魚種之種魚的能力,以達到真正完全養殖的規模。 

而後漁業署補助本實習場成立觀賞魚種源庫的計畫,規劃超過三百種以上的淡海水觀賞魚進行種源的保育及繁殖的研發。 

民國九十五年承蒙校方經費補助興建『水生動物實驗中心』,藉以改善目前使用的貨櫃屋臨時搭建空間,使學生能在更好的學習環境,學習到更多的養殖新科技。

臨海生物教學實習場於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二十日本校校慶時正式更名為『水生動物實驗中心』,並配合學校卓越教學經費及基礎教學改進計畫經費,陸續增設淡、

海水觀賞魚室,種苗培育室、中間育成室、餌料生物培
 
養室、觀賞魚種原培育室、視聽教室及實務操作室等操作空間。

民國九十七年十二月水生動物實驗中心獲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生物科學發展處之『全國動物資源中心-海水魚生物資源中心計畫』補助,提供多種海水魚、蝦、貝類讓各學術、研究單位申請購買作為實驗用途。相信藉由提供品質優良、健康的實驗動物可增加各單位的便利性、提升實驗成功率,進一步提升實驗數據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