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觀賞魚類

最後修改時間:2019-07-30 21:54

公告主旨:台灣鏟頜魚

中文學名:台灣鏟頜魚

分  類:條鰭魚綱 class Actinopterygii 鯉形目 order Cypriniformes 鯉科 Family Cyprinidae 突吻魚屬 Genus Varicorhinus

中文俗名:苦花、鯝魚、苦偎、齊頭偎
英文學名:Varicorhinus barbatulus 
英文俗名:Taiwan shoveljaw carp

形態特徵:體延長而略圓,頭胸呈圓筒形,後半部側扁。頭寬圓而稍尖;吻短,圓鈍而突出。成魚吻端具有多個堅硬的追星。眼中大,位於頭側的上方,眼間寬而稍隆起。口下位,裂,略呈新月形。上頜前方的吻褶發達,下頜呈鏟狀,其邊緣具有銳利的角質。具有2對鬚,吻鬚和頜鬚都很短,不易察覺。體被中型圓鱗,腹鰭基部具狹長的腋鱗。側線完整,略往下彎曲而沿體側中央直走。背鰭外緣稍凹,末根不分枝鰭條柔軟。尾鰭呈叉形。體呈銀白色,體背呈灰黃綠色,腹部為淺黃色至淡白。體側及背部的鱗片基部有新月形的黑斑。各鰭條為黃灰色。背鰭膜的末端有黑色的條紋。眼睛的上半部後緣呈淺紅色。

最大體長:體長60 cm 

繁殖週期:每年10- 11月。

地理分佈:廣泛分布於中國大陸東側長江以南與台灣之淡水域。台灣名地河川之中、上游及其支流皆有分布。

飼養水質:溫度16.7- 28.2℃,pH 8.02- 8.82,溶氧60.6- 101.0%,流速小於0.1- 0.82m/s,導電度284.4- 601.3μS(μΩ/cm25),濁度0- 149.5NTU

食  性:以附著於石頭上的藻類為主食,也攝取小型無脊椎動物。 

行  為:初級淡水魚。分布在各河川的上游的中下層,偏好水溫低於20℃以下的河段,喜歡棲息在水流湍急的區域,如:瀨區、潭頭等水域的中下水層中;受驚嚇時,經常躲藏在石頭的間隙中。雜食性,以附著於石頭上的藻類為食,亦食水生昆蟲和有機物碎屑。卵粒分離,產於岸邊緩流河床的砂土表層。

常見疾病:嗜水性產氣單孢菌感染

疾病處理:稀釋養殖密度或以廣效性抗生素處理

參考資料: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1030

http://taibnet.sinica.edu.tw/chi/taibnet_species_detail.php?name_code=381030

http://www.gfes.tpc.edu.tw/board/fish/index.asp?choic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