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觀賞魚類

最後修改時間:2019-07-30 18:43

公告主旨:黑燈

中文學名:何氏魮脂鯉

中文俗名:黑燈管、黑白日光燈、黑霓虹燈魚

英文學名:Hyphessobrycon herbertaxelrodi

英文俗名:Black Neon Tetra

分  類: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脂鯉目 Characiformes 脂鲤亞目 Characoidei 脂鯉科 Characidae  魮脂鯉屬 Hyphessobrycon

型態特徵:

  體側扁,中高而略修長。體背呈淡橄欖綠至黃褐色,腹部銀白色。眼上緣具虹彩。體側中央有一條從眼睛後方一直延伸至尾鰭基部的藍色縱帶,

       此縱帶下方另具一粗黑縱帶,而此黑縱帶至腹部逐漸變淺。各鰭色淡。尾柄上方具脂鰭。

最大體長:

  5cm

繁殖週期:

  1個半月至2個月

地理分布:

  主要分佈在南美洲巴西境內的巴拉圭河流域。

飼養水質:

  弱酸性軟水(pH6.8)     22℃~28℃

食  性:

  雜食性,以蠕蟲、甲殼類及植物為主要食物。

行  為:

  喜歡棲息於緩流水域之小河川,並群游於水草附近,屬於性情溫和之魚種。雌魚產卵於開放的水域,約24-30小時即可孵化。

常見疾病:

  白點症: 患病的魚在其魚鰭或魚體上會長白色斑點,很容易傳染,不予治療的話,全身會變成白色,如同裹了面粉似的,終至死亡

水棲菌病: 初傷口部分會沾上棉花狀的物質,不加以治療,魚會被棉花糖包圍,終至死亡。另外,它也會附在死的魚卵上

鼠口水棲菌: 其嘴巴周圍會發白,發病後三、四天,就會死亡

爛尾病: 魚鰭腐壞,不早做治療,魚鰭會全部腐壞消失,甚至傷害魚體

  胡椒病: 魚鰭,魚體都長滿了黃色粉末狀物,活像撒了一身的胡椒似的,呼吸次數會異常增加,魚鰭下垂,痛苦時甚至在水草間亂竄       

松果狀鱗腫: 魚體發腫,魚麟豎立,狀似松果

吸蟲病: 患病後,魚會以驚人的速度在水草間游來游去,最後痛苦而死

  霓虹燈魚病. 有牛奶般不透明的斑點出現在肉組織之中,並使魚體顏色淡褪,,尤其以日光燈最明顯;末期時,魚兒會呈現游姿蹣跚及身體瘦弱憔悴,

        直至其肌肉組織完全被瓦解

疾病處理:

  白點症:

  1. 甲基藍,始用時每十公升的水,滴入五.六滴甲基藍(含量佔百分之五的溶液)。
  2. 將病魚放在百分之一的食鹽水中也行。
  3. 將溫度提高到30度左右也可以。

  水棲菌病:

  1. 將病魚放在百分之一的食鹽水中,除病情嚴重者以外均能治療。
  2. 每五十公升的水中,加入0.5g的過錳酸岬,也有殺菌之效。

  鼠口水棲菌:

  1. 盤尼西林,每四公升加入5-10萬個單位的水溶性盤尼西林。
  2. 金黴素的效果也不錯,五十公升的水只需加0.25g

  爛尾病: 每十公升的水加5-10萬個單位的盤尼西林

  胡椒病: 病魚放入百分之一的食鹽水中

  松果狀鱗腫: 初期,於四十公升的水加0.5g 的氯黴素

  吸蟲病: 四公升的水加1c.c的福爾馬林溶液,把病魚放入,經10-20秒再移回缸中,每天一次,持續兩、三天便可治癒

  霓虹燈魚病: 必須移出水族箱,甲基藍可治,可以用福馬林

如何分辨公母:雄魚身體較細,體型較雌魚纖巧,尾鰭末端的燈魚特有的“加拉辛鉤”呈尖狀。雌魚則呈鈍圓形,腹部較為膨脹

參考資料: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importpic.php?id=H27

http://fishdb.sinica.edu.tw/version.htm

http://blog.yam.com/dragongather/article/1558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