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食用蝦類

最後修改時間:2019-07-30 23:05

公告主旨:淡水長臂大蝦


(http://meda.ntou.edu.tw/aqua/?t=1&i=0007)

中文學名:淡水長臂大蝦

分  類:軟甲綱 Class Malacostraca 十足目 Order Decapoda 長臂蝦科 Family Palaemonidae 沼蝦屬 Genus Macrobrachium

中文俗名:泰國蝦、泰國長臂大蝦

英文學名: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英文俗名:Giant river shrimp

形態特徵:身體呈黃綠色,腹部有許多橙色斑塊,頭大體小,具一對藍色大螯,是最大之淡水蝦類。

最大體長:體長可達40 cm。

繁殖週期:在脫皮後數小時內其殼尚軟時始能交配;雄蝦對將要產卵而行脫皮之雌蝦有著積極保護之行動。雌蝦交配後約經 5- 6小時,最遲一天之內便可將卵產出而附著於腹肢基部之抱卵毛上,卵呈細柔之葡萄狀集團。卵在經過頭胸甲腹面所附之貯精襄時即可受精,受精卵在水溫27- 28℃時約需20天即可孵化。

地理分布:泰國蝦原產於泰國、馬來西亞、印度、菲律賓、越南、緬甸等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河川流域。

飼養水質:此蝦因屬熱帶性,最適合其成長的水溫為25- 30℃,若低於2℃時成長會下降,18℃以下停止攝食,12℃以下數日寒流停滯下去易導致死亡,若突然下降至8℃就會被凍斃,夏季水溫高於33℃即不攝食,成長停頓。此蝦對安全生存之最低水中溶氧量 (D.O.) 為2.5 - 3.0 ppm﹝水溫25- 30℃時﹞,但維持最適成長之D.O.則需5 ppm以上,若低於l ppm時則有缺氧而致死現象。

食  性:此蝦屬於雜食性,凡水中動植物性之昆蟲、甲殼類、貝類、下雜魚、水草嫩芽、麥片、米糠、豆渣、花生柏等均為其食物。

行  為:淡水長臂大蝦殘食性及地域性強,同批蝦苗成長會有明顯參差不齊的現象, 因此,大小不同體型之蝦宜進行分養。

常見疾病:軟殼症通常發生在6月到9月、爛尾症、黑鰓病及黃膽病等,而病毒性疾病迄今仍然沒有特效藥根治。

疾病處理:

  1. 檢測水質ph不能高於9.5 氨氮和亞硝酸不能高於0.01 ppm,並控制水溫最高不得超過33℃。
  2. 檢測藻相,若發現團藻須清除之。
  3. 使用二氧化氯平均潑灑水面並開動水車(夜間使用效果更佳)。
  4. 24小時以後使用沸石粉每0.1公頃2包。
  5. 選用優質飼料或外加維他命也可以在魚池使用益生菌(例如光合成菌和硝化細菌) 。

辨別雌雄:雌:生殖孔開口於第三對步足基節內側的頭胸甲,每一生殖孔都有一簇長剛毛圍成管狀,體型較雄蝦小。雄:生殖孔位於第五對步足基節內側生殖壺,第二對步足遠超過體長,體型較雌者大。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水產種苗協會 http://www.fish.org.tw/chinese/Vannamei%20shrimp.html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http://taibnet.sinica.edu.tw

http://tw.myblog.yahoo.com/loomayorchids/article?mid=5853&s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