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食用魚類

最後修改時間:2019-07-31 01:01

公告主旨:龍膽石斑

中文學名:鞍帶石斑魚

中文俗名:龍躉、龍膽石斑、過魚、槍頭石斑魚、倒吞鱟、鴛鴦鱠、紫石斑魚。

英文學名:Epinephelus lanceolatus

英文俗名:Queensland grouper、Queensland groper、 Bridlebass、Brindlebass、 Brindle grouper、 Brindle bass、 Giant grouper 

分  類: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鱸形目 Perciformes 鮨科 Serranidae 石斑魚屬 Epinephelus。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側扁而非常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4-3.4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平坦或微凹陷。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下頜幼時約2-3列,隨成長逐漸增多,可達15-16列。鰓耙數8-10+14-16。前鰓蓋骨後緣微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54-62;縱列鱗數95-105。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I,軟條14-16;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稚魚體呈黃色,具三塊不規則之黑色斑,隨著成長,黑色斑內散佈不規則之白或黃色斑點,以及各鰭具黑色斑點;大型成魚體呈暗褐色,各鰭色更暗些。

最大體型:

  270 cm

繁殖週期:

  鞍帶石斑在台灣之產卵期約在每年5至11月,每天之產卵時間在晚上八時至十二時,盛產期在農曆每月初一至十五前後。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紅海,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西北部。台灣東北部海域有產。

飼養水質:

  可在鹽度11-41ppt、溫度22-28℃的水中生存。當鹽度低於5ppt即會死亡;而當水溫降至15℃以下時會停止攝食,不游動。

食  性:

  夜行間覓食,主食甲殼類(尤其是龍蝦、蟳)、魚類、小海龜甚至是小鯊魚,攝食方式皆為一口吞下,成魚通常有魚肉毒素。

行  為:

  個性凶猛,地域性強,必須分級放養,以免自相殘食。

Edge effects are apparently important to red drum juveniles, as they are more commonly collected on patch edges than in the interiors of seagrass flats (Reagan 1985).

常見疾病:

  神經壞死病毒、虹彩病毒、體表潰爛症、細菌性腸炎、車輪蟲、指環蟲、白點蟲、鐘形蟲

疾病處理:

  弧菌對多種抗生素如flumequine,SXT,OTC 敏感,但由於病魚無法進食所以很難治療,有經驗的業者常在發病初期就停止餵食,而不使用抗生素療法,只在疫情嚴重時更換網袋,體外寄生蟲偶爾以手工方式將蟲體挑起或以泡淡水或福馬林、含銅離子之藥物藥浴即可。病毒目前無特效藥,以改善水質環境以增加魚隻抵抗力。

雌雄辨別:

  種魚雌雄在非生殖季節判定較一般石斑困難,雌性魚生殖器外觀較大、平滑、凸出且形狀較圓,內有3個孔,上為肛門、中為生殖孔,下為生殖乳頭,生殖孔呈暗紅色向外微張,生殖季節時腹部膨大柔軟,自開口處有許多細紋向外輻射。而雄魚在生殖季節時可較易將精液擠出體外,甚至在搬運之過程中精液就自然流出。

參考文獻: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1500155

http://59.125.236.22/longdiann/ch_fish_index.htm

http://gis2.fa.gov.tw/pap940801jour01.htm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20_044

http://www.tfrin.gov.tw/friweb/search.php?ikey=%C0s%C1x%A5%DB%B4%B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E%8D%E5%B8%B6%E7%9F%B3%E6%96%91%E9%AD%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