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食用魚類

最後修改時間:2019-07-31 09:34

公告主旨:黃鱲鰺

中文學名:布氏鯧鰺

分  類:class Actinopterygii 條鰭魚綱 order Perciformes 鱸形目 suborder Percoidei 鱸亞目 Family Carangidae 鰺科 Genus Trachinotus 鯧鰺屬

中文俗名:黃臘鰺(金槍、金鯧、紅杉、紅沙瓜仔)

英文學名:Trachinotus blochii  

英文俗名:Snubnose pompano; Silver pampano; Silver pompano; Snub-nosed dart;Snub-nosed swallowtail; Permit; Pompio; Ovate pompano; Round pompano; Pompano; Snubnose dart; Spinous dory; Tropical permit; Dart; Buck-nosed trevally; Asian pompano

形態特徵:體呈卵圓形,甚側扁,隨著成長而逐漸向後延長。第一背 前骨呈圓形。尾柄短細,背腹側無肉質稜脊亦無凹槽。吻鈍。眼小,脂性眼瞼不發達。上下頜、鋤骨和腭骨 均具細小的絨毛狀齒,隨著成長而漸退化;舌面一般無齒。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含瘤狀鰓耙)7-10。側線幾呈直線狀或微波狀,無稜鱗。無離鰭。第一背鰭5 -6硬棘,幼魚時,具鰭膜,隨著成長而漸呈游離狀;第二背鰭與臀鰭同形,前方鰭條延長而呈彎月形;無離鰭;尾鰭深叉,末端尖細。體背藍灰,腹部銀白;體側 無任何斑點。背鰭暗色;臀鰭暗色至暗橙色而具棕色緣;尾鰭暗色至暗橙色而具黑色緣。

最大體長:100 cm 

繁殖週期:每年的 3 月底至10月初,以4-6月為生殖的高峰,為屬於長日照生殖的魚類,在水溫24-30℃的範圍內,有發現產卵的記錄,經以腦下腺催熟後,會在當日至往復3-4日內產卵,產卵的時間大部份在晚間進行.

地理分佈: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之暖水域。台灣南部、東部海域有產,一般市面上所見皆為養殖魚。 

飼養水質:海水( 35ppt )

食  性:生活於沙地之軟體動物或其它具硬殼之無脊椎動物為食。

行  為:有群游之行為

常見疾病:

  • 絲絨病:是由卵圓形鞭毛蟲寄生引起,一旦魚被感染,身上光澤全無,全身同時出現微小的、灰色斑點,接下來出現絨絲狀物質,因此又叫“絲絨病”。發病到嚴重時期,會進入魚的鰓部、皮膚、眼和口腔等,可導致細菌性二次感染。
  • 白點病:這是很常見的病例,一般來說對於急劇的水質變化,以及水溫起伏過大,都會使魚兒出現白點病,但只要維持水質好,一段時間魚兒會自動痊愈。 
    白點病是一種囊纖毛蟲引起的病例,它們會鑽入魚的皮膚,使得魚身上出現2mm左右的白點。這些寄生蟲的會迅速繁衍到整個水族箱,使水族箱內的所有魚類感染。魚感染後因發癢會摩擦染病部位,嚴重使鰓腐爛、雙目失明。
  • 吸蟲類寄生在思部而引起的病症。病魚呼吸急促、鰓和口持續張開,但身上不見白點大多爲此類寄生蟲病。

疾病處理:

  • 絲絨病治療方式:淡水浴的方式治療。
  • 白點病治療方式:可以用硫酸銅溶液或硫酸銅加福馬林或硫酸銅加孔雀綠藥液進行藥浴。
  • 吸蟲類治療的方式:淡水浴的方式治療。

辨別雌雄:尚未辨別雌雄,未發現有轉性現象。

參考資料:

台灣魚類資料庫

http://fishdb.sinica.edu.tw/version.htm

FishBase http://fishbase.sinica.edu.tw/summary/SpeciesSummary.php?id=1963

Aquarium香港論壇

http://www.aquarium.org.hk/cgi-bin/ch/topic_show.cgi?id=5696&h=1&bpg=1&ag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