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食用魚類

最後修改時間:2019-07-31 09:43

公告主旨:虱目魚

中文學名:虱目魚

中文俗名:麻虱目、國聖魚、塞目魚、海草魚、安平魚

英文學名:Chanos chanos

英文俗名:Salmon herring; Bangos; Bony salmon; Milkfish

分  類:

  新鰭亞綱 虱目魚亞目 虱目魚科

形態特徵:

  體延長,稍側扁,截面呈卵圓形。頭鈍,中等大。吻圓鈍。眼大,脂性眼臉發達。口端位,口小;上頜中間具一凹刻,下頜中央具突起;無齒。體被細小圓鱗,不易脫落;側線發達,幾近平直背鰭與臀鰭基部形成鱗鞘;胸、腹鰭有寬大的腋鱗;尾鰭基部有2片大鱗。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具軟條14;臀鰭位於體之後半部,具軟條11;腹鰭軟條12;尾鰭深叉。體背部青綠色,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

最大體長:

  180公分。

繁殖週期:

  推測養殖虱目魚種魚的自然產卵週期和月齡有關,虱目魚雌種魚每年的產卵數與其年齡、體型成正比。也就是說體型愈大年齡愈高的雌種魚有較多的產卵數,平均每尾產卵數約150-500 萬。產卵期:4~9月;♂繁殖魚齡:6歲以上;♀繁殖魚齡:5歲以上;♂繁殖體型:5~7㎏♀。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在印度-太平洋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但東太平洋地區較為少見。台灣南部較常見。

飼養水質:

  水溫22~35℃,鹽度8~39。

食  性:

  藻類、無脊椎動物、青苔、等為食,屬雜食性,故一般飼養於彰化至台南一帶的蛤子池,作為清除池內雜物之用。

行  為:

  觀察虱目魚種魚的自然產卵行為,可以發現他們喜歡在夜間產卵,而在產卵之前就會有徵兆。在產卵之前的虱目魚就會開始在水面泳動並有明顯的追尾行為,亦即可以看到虱目魚互相追隨。此魚較不耐寒,若水溫降至14℃以下被凍死的現象,故養殖需有越冬準備,能適應各種不同鹽度的棲息環境,從河川中的淡水到河口紅樹林區到海洋中的砂質底地形或珊瑚礁區的環境,皆有其蹤跡,春秋季之仔稚魚期常在靠海近岸河口區隨波逐流。

Edge effects are apparently important to red drum juveniles, as they are more commonly collected on patch edges than in the interiors of seagrass flats (Reagan 1985).常見疾病:

  最大的風險來並不是來自病菌侵擾,而是天然災害中的「寒害」,受限於虱目魚不耐嚴寒的特性。

疾病處理:

  養殖戶多會趕在寒冬來臨之際,盡量將體型合乎市場需求的虱目魚都收成上岸,以減少寒流來襲時因水溫過低所造成的魚損。

雌雄辨別:雄魚和雌魚成熟後腹部皆會凸起。擠壓腹部後,雄魚會流出白色精液;雌魚則會流出卵粒。公母外觀其實不太容易分辨,唯有等泰成熟時剖開肚子觀察其生殖器為卵巢或精巢才能正確判定。

參考文獻:

台灣魚類資料庫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092_001

虱目魚主題館 http://kmbeta.coa.gov.tw/subject/fp.asp?xItem=90536&CtNode=2422&mp=155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9%B1%E7%9B%AE%E9%AD%9A&variant=zh-hant

http://www.nyaa.org.tw/productDisplay1.asp?id=30